仙游一座明代古桥,竟成就一位仙游历史名人

更新时间:2023-09-19 13:11

见贤桥是仙游山东北角仁山的一座明代古桥,传说为郑纪倡议所建,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。

话说郑纪少时因生父纪陆家贫,被送与埔尾富户郑淑恒抚养,因郑家上下娇惯,小郑纪生性顽皮,不肯用功读书,常常跑回老家仙游山游玩。

一日,小郑纪带着官尾叔伯家的几个堂兄弟去仁山寨游玩,来到了仁山古渡口后隔底。古渡口为两溪交汇处,水流湍急。仁山村德和大爷见小郑纪几个小伙伴焦急赶路,便撑船过去接上了他们。德和大爷见小郑纪生相奇秀、聪明伶俐,便与之攀谈起来,了解了事情原委。于是待渡到对岸后,他轻轻拉住了小郑纪的小手,说“小纪子,我早就听说你聪明过人,小小年纪能吟诗作对,我今天不出对子考你,我想送你一首诗,不知你是否愿意听呢?”小郑纪见德和大爷和蔼可亲,刚才又聊得开心,便停下脚步,认认真真地作揖道:“大爷请赐教,小纪愿听其详。  ”德和大爷一手握着船篙,一手拈着银须,语重心长吟道:“逆水行舟勿分心 一篙不力退千寻。读书如渡君如篙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 ”

小郑纪不禁抬起头来,望着德和大爷手中圆滑光亮的竹篙,顿然醒悟。他从此发奋读书,光阴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天顺四年(1460年)得中进士,时年二十七岁。最终郑纪成为一位品德高尚忧国忧民的部级高官,他的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,在兴化大地广为流传,妇孺皆知。

话说郑纪中了进士不久,有一次梦见了巍巍的仁山,于是他又想起了德和大爷的那首劝学诗,不禁感慨万千,于是倡议发动民众在仁山古渡口修建一座石桥,解决了来来往往的路人和村里百姓的交通问题,并把这座桥命名为“见贤桥”,以感念德和大爷的教诲之恩。

见贤桥现在还静静伫立在古渡口上,与潺潺的木兰源水一起,见证一段励志有为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