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家吊脚楼

更新时间:2023-09-18 21:15

苗家吊脚楼

苗家吊脚楼,建在斜坡上,把地削成一个"厂"字形的土台,土台之下用长木柱支撑,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枋和横梁,与土台取平,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,一般为三层,上层储谷可存放物件,中层住人,下层楼脚围栏立圈,做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之用.住人的中间层,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.在中堂屋间的前檐下,装有靠背栏杆,称"美人靠"。“美人靠“敞亮、舒适,既可凭高远眺,又可休息聚会,是各家人口盘桓最多之处。是男人们吸烟饮茶、谈古道今;妇女们洗染晾晒、挑花锈裙;儿童们读书学习,嬉戏玩耍的好地方。

西江千户苗寨:见证百年风雨的吊脚楼

通常来说,一座古老的建筑,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,是抹不去的情感、忘不掉的情怀。

对于西江千户苗寨而言,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干栏式建筑——吊脚楼,就是苗族的历史记忆,也是苗族的文化起源。

走进西江,在吊脚楼群里,看见苗族人的勤劳与勇敢,还有善良与智慧。

吊脚楼——“智慧的结晶”

吊脚楼,也叫做“吊楼”,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,讲究东西朝向,大多数吊脚楼的修建都依山傍水,它的后半部分一般修建在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,而前半部分则以木柱作为支撑点,形成富有特色的吊脚柱,而且除了屋顶部分盖瓦以外,吊脚楼全部采用纯木材打造,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。

由于南方常年阴雨多变,特别是贵州更有“天无三日晴”的说法,所以天气潮湿多雾,砖石房屋的底层会有很重的湿气,非常不适合居住。再加上贵州多山,开挖地基修建房屋的成本代价很高。

所以,正是这样的背景下,西江的苗族同胞才会充分因地制宜,应用“榫卯技术”,形成了“吊脚楼”这样的居住风格,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繁衍生存了下来。也因此,我们才有幸能看见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“智慧结晶”。

吊脚楼——处处“闪光点”

一般来说,吊脚楼分为三层,上层储物,中层住人,底层圈养牲畜。吊脚楼历经千百年的历史,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。

1.安全可靠

以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为例,它高悬在地面上,既能起到通风干燥的作用,又能防止毒蛇野兽的侵扰。

在以前的时候,对于以农为本的家庭来说,一日三餐就靠着地里面的收成,而这样的建筑能避暑防潮,可以有效地储存粮食作物,十分的安全可靠。

2.风景独特

由于吊脚楼大多数是依山靠水,所以从居住的环境上来说,周边的风景十分秀丽,能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没有一丝的浮华与喧嚣,所有的烦恼也都会烟消云散。

农忙时,春雨连绵,山边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,老牛拉车耕田,农人插秧劳作,与自然风光和谐一体,就是“山水田园生活”;

农闲时,走到吊脚楼的走廊上,坐在叫作“美人靠”的弯曲栏杆靠椅上,看着门前的流水,闲聊家长里短,就是“小桥流水人家”。

这样舒适的生活,得益于美丽的风景,也因为人们的勤劳创造。

吊脚楼——原生态的“打卡地”

传统的古老建筑,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文化记忆,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,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现代建筑,正毫不留情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。

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,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,也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。所以,原生态的木质楼房,特别是吊脚楼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。

遇见原生态的美,西江千户苗寨成为了很多人的打卡地,租上一套苗族服饰,坐在吊脚楼、或是风雨桥的“美人靠”上,定格住美丽的瞬间,感悟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。

(作者:张宇航)

天下第一苗寨:古朴的吊脚楼深厚幽雅

天下第一苗寨:古朴的吊脚楼深厚幽雅

西江千户苗寨

随山就势的吊脚楼

从凯里出发(从镇远回凯里后),经过雷山,沿着山河风景线行走;重山之间,随处可见一泓碧水,时而奔流,时而舒缓,蜿蜒曲折,若隐若现,河面上折射出来的银光,极具原始宗教般纯洁的味道。

转过一个大弯,在山腰远远望见千户苗寨时,那种视觉的震撼简直无以言表;白水河自两山间静静流过,在河流北岸的两座山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苗家木楼,就像一对牛角交叉在一起。黑的顶,木的墙,以铺满画面的凝固形象呈现在你的面前,展现出大美无言的风景轮廓,这就是天下第一苗寨-西江。

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,将苗寨一分为二,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,从河两岸依山势而上,向两边展开;壁垒上的木楼,层次分明,多而不乱,随山就势,坐坡朝河,鳞次栉比,连绵成片。整幅画面因山水的搭配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曲线美,而贯穿寨子的河水,又使画面变得更流畅,更生动。

吊脚楼以石头堆砌基础,以杉木做屋面,以黑瓦铺屋顶;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,在山腹、山谷、山麓间呈波浪起伏着,苗民以极朴素的材料和营造手法,将这些木楼与周边的山河脉络融汇在一起;像一块调色板,赋予西江苗寨宽阔、深厚、古朴、幽雅的自然氛围。

苗寨山水图

黑的顶 褐的墙

吊脚楼风雨桥,在贵州体会不一样的苗寨风情

在我国的黔东南,有着诸多的苗寨,那独具风情的苗歌苗舞苗家长桌宴,那鳞次栉比的吊脚楼,那精致中流露着夸张的苗家刺绣,还有神秘的苗寨文化,都让远道而来的人充满了好奇,又充满了敬畏,走进贵州,走进西江千户苗寨,走进朗德苗寨,在充满传统苗家风韵的歌声中,体会不一样的苗寨风情。

1 朗德苗寨

朗德苗寨是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寨子,寨子的门口就是一座风雨桥,站在风雨桥上眺望,对面就是依山而建的吊脚楼,全木质结构配上独具韵味的黑瓦,在葱翠的绿树掩隐下,犹如遗世的桃花源般,静谧而美好。

郎德苗寨四面群山环绕,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,流入美丽的丹江。跨溪有风雨木桥,站在风雨桥上看风景,成熟的稻田里,勤劳收割的苗家人,还有自由自在溪流里嬉戏的鸭子,都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。据当地苗家妹子说,在其中一块稻田里,他们每年都会举办具有苗寨特色的抓鱼比赛,这样的场景想象一下,眼前马上浮现出热闹的画面。

朗德苗寨民风淳朴,至今仍然保持了浓郁的苗家风俗,每一个远道而来的人,都要喝了十二道拦门酒之后,才可以进寨子,悠远的芦笙吹起来,盛装的苗家阿姐阿妹,在寨门里依次站好,手捧牛角,里面盛满了苗家人的热情,动听的敬酒歌唱起来,你说你是喝还是不喝呢?在这里温馨的提示一下,此时此刻客人万不可用手接牛角,否则主人一松手,一牛角酒便须由客人饮完,酒量不好的人,估计就要酩酊大醉了。

在寨子内行走,会发现有很多小桥,这里是有说法的,郎德寨中的路面全部用石条铺成"人"字形,石条路上建有四十多座小桥,或木砌或石垒,木桥以杉木为最佳,为求吉利,须是砍伐后还能再生的。当地民俗认为人是从另外一个世界通过桥来到人间的,因此这些桥不仅是交通设施,更是神灵之物,逢年过节,遭遇不幸,还得用祭品祭奠。更有二月初二祭桥节,祭祀老桥架设新桥,听起来就很神秘吧?

整个朗德苗寨的小路全以鹅卵石铺设,整整齐齐干干净净。寨子中央有一个大芦笙场,地面是用鹅卵石以仿古代铜鼓面十二道太阳光芒和飞奔的骏马,有客人的时候,就在这里表演舞蹈,苗族飞歌、芦笙 舞、铜鼓舞、板凳舞、集体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,边上会有苗家阿婆,一边刺绣,一边观看。

2 西江千户苗寨

当站在西江千户苗寨的观景台上时,我会想到去年十月的时候,为了苗年我专程前来西江的情形,为了迎接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苗年,所有的苗家儿女全都身着盛装,很多游客来到西江,为了体验当地苗服的风情,也会特意穿上苗家的衣服,站在观景台这里拍照留念。

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千户苗寨,是中国仅有的,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。1285户苗家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,层层相叠,鳞次栉比,气势恢弘。这里被誉为"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",是研究苗族历史、文化的"活化石",在这里,可以体验到浓厚得苗族文化。

想要充分了解苗族的民风民俗,不妨来嘎歌古巷走一走,在这里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苗家风情,打糍粑、打银器,扎染、苗家飞歌,还有颇具神秘色彩的苗家婚俗姑娘游方,苗族是一个自由恋爱的民族,她们通过游方的方式,来找到自己心爱的人。

在嘎歌古巷还有一个古歌堂,苗族古歌是苗家人在长期的劳动中创作出来的史诗,演唱者也多为中老年人,歌手还有巫师,虽然听不懂她们唱的歌词,可是这样悠远的歌声,似乎来自历史的深处,有着古老神秘韵律,把人带到了一个更原始的境界中去。

如果你恰好在丰收的季节来到苗寨,呈现在眼前的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景象了,还要怎样更好的遇见呢?在这个弥漫着甜甜桂花香的西江千户苗寨,当我站在寨子最高的观景台举目四望,那依山而建、错落有致的吊脚楼,就是一道别有韵味的风景,成熟的稻田里,有忙碌的苗家人正在收一季的欢喜,一派农忙的景象,让人可以感觉到漫溢的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