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德 | 2.5h车程!免费!“厝”过三月的“李”,只能“畲

更新时间:2023-09-19 18:05


阳春三月,百花盛开!你可知道,距离宁德2.5小时车程的一个畲族村落,芙蓉李花开成海……


“洞(富达村)之右有祠,离祠五丈余即石牛丘也。牛自雪峰而来,郯化为石,成一古迹云。若‘丹穴’,处洞之水尾,以山土多赤色得名……”南宋庆元年间,理学家朱熹游了一趟蓝洞,写了这篇脍炙人口的《蓝洞下记》。


当年的蓝洞,就是如今的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,朱子对富达喜爱不已,对祠、牛丘、民居等均有细致描述,文风简约婉转,勾勒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畲族村落。


 图:闽东脱贫

富达村是千年古畲村,是纯畲族村,主姓蓝,为闽东历史最久、人口最多的畲族村。

 图:闽东脱贫


据《雪峰山志》、清乾隆版《古田县志》记载,唐乾符三年(公元876年),蓝文卿长子蓝应潮从侯官县(今闽侯县)到富达定居,已历1130年。


富达村,还有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。相传唐咸通年间,居于闽侯的礼佛慈善家蓝文卿倾家荡产捐建雪峰寺,其子蓝应潮夫妇骑白牛一路往西至古田,跋山涉水,走出百余里之遥,到了一处高山平原、山青水秀之地,便停下蹄步,不再前行,无论怎么鞭打,那只白牛不再挪动脚步,最后索性躺下休息。于是,蓝应潮一家人就在这里辟地建屋,开垦地林,安居落户,栽菇种果,建立了神奇的村庄。


一进村口,就能看到一个房体呈方形、红檐黄墙的祠堂,檐下的匾额上书“蓝公府”。蓝公即富达先祖蓝文卿、蓝应潮父子,祠堂始建于宋宝元元年(公元1038年),通过堂内的主柱子、牌匾等仍可感受到它厚重的历史。


 图:闽东脱贫


村中布满纵横交错的石径,密密串联起各家房屋,每家每户几乎都敞着大门。从一户人家的后门直达另一户人家的前厅,拐个弯,就又能直通其他人家的大堂,可见村民们亲密的乡邻关系。

图:闽东脱贫


村民房子多为土夯式建筑,这是畲族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建筑风格,古居占地颇大,外围还围着一道土墙,作为防匪之用,墙上可看到当年挖出的炮口。


 图:闽东脱贫


 图:V游福建


蓝氏宗祠现如今还是村中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。蓝氏祠堂始建于宋祥符五年(1012年),虽经历各个时期的风吹雨打,却始终屹立于村中央。在这样的畲村中,蓝氏祠堂有着浓厚的畲族风情。祠堂两侧的壁画,描绘着畲族始祖龙麒的英雄业绩。

 图:V游福建


富达村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景观,具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,生态环境较好。


畲族文化展示馆内各种先民们遗留的器具,让人不禁感叹流年的神速和历史的发展,件件不会发声的物件,却证明着祖先确实努力和辉煌过,并且一直传承至今。脑海里会不断闪现出一幅农耕画卷,在青山绿水包裹着的仙境里,蓝氏先辈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顺时而活,适时而食。


富达芙蓉李是福建省最大的芙蓉李产区,并被誉为“八闽第一芙蓉李”。村内有5200多亩的芙蓉李园,现在正是芙蓉李花盛开的时节,李花烂漫,如雪覆枝。

图:文旅宁德


漫步李花园中,随春风拂面而来的,还有淡淡的清香味,令人心旷神怡。


图:杨倩、朱寿洋 摄


望着漫山遍野的李花,畅想到盛夏时节这里将结满红彤彤的芙蓉李,让人禁不住口内生津。在这里,花开花落花结果是富达村的四季常态,更是村民们握住的幸福年轮。




END


来源: 清新福建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
相关推荐
热门文章